养生方法

首页 >> 养生方法 >> 气功养生 << 练功原则

练功原则

来源:     时间:2014-07-02 17:13:40    

1.  松静自然

     所谓“松”,是指练功时精神不紧张,肢体充分放松,并通过意念的调整,使肢体维持一定的练功状态,以便于入静与气机运行。
     所谓“静”,是指练功时,情绪安定,排除杂念,思想入静,便于“意”的锻炼。入静是在觉醒状态下一种特殊的安静状态。这种入静状态称为“气功态”。
     “松”与“静”是互相促进、相互影响的。如果“松”掌握得好,就容易静下来,而静下来以后,也就更容易放松。

2.  动静结合

    气功分为动功和静功。动功是以身体各部位的运动来导引内气运行;而静功是借助意念而非运动的作用,使气运丹田、气聚丹田。

    当练功达到一定境界时,就应做到动中有静,静中有动。即练静功时,要动运内气,气运丹田;练动功时,也会自然入静并加意念,使练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力。

3.  上虚下实

     上虚是指练功过程中,上身特别是胸、头部的气机要虚灵、通畅,息息归根,下沉丹田。下实,是练功时下丹田的气机要充实,使气储于丹田。
     上虚和下实是互相联系的。只有气息归原,上身虚灵,下丹田之气才能充实。上虚和下实是随意念转移来实现的,意到气到,气随意行。所以练功时不能把意念停留在人体上部,而应着重稳定在下部,尤其练气息运行的功法,要使气运丹田。

4.  意气相随

     “意”,是练功者的意念活动;“气”,指人体的真元之气,它包括呼吸之气和练功家所称之“内气”。意气相随是指练功者用自己的意念去影响、锻炼自己的呼吸和内气运动,使意念活动与气息运动结合起来,故又称“意气合一”。在进行呼吸锻炼时,要使呼吸随着意念的活动缓缓进行,在自然状态下逐步把呼吸锻炼得柔细匀長。与练功者内气能量达到一定程度,算能在体内运行时,则应让意念随着内气循经运行,而不是以气强领。

5.  火候适度

    “火候”,指练功家练气功夫的功喉。火的功验,散之则成气,集之则成火,化之则成水,其作用在于“凝比一气使真无不散”。火候的运用,有文烹、武火练、下手、体歇、先后、缓急之分,一步有一步的火候,变化多端,因势而行。所以,练功火候适度实际上就是在练功中不同阶段、不同层次上的练功限度和转化点。一般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:意念上做到若有若无,勿忘勿助;气息上力求自然,慢稳缓和,使气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,不可以意强行;姿势上要自然松缓,适宜轻舒。练功中宜适可而止,使功夫日益而进。

6.  练养相兼 

“练”,是指练功过程中在意识领导下的气力表现形式。“养”,是指练功后对精力的弥补。气功家讲的“武火为练,文火为养”清楚地说明,练功不是以一种意识形式练到底,而应待养结合。如在练功中感到疲劳时,即可注意丹田部位,使意驻丹田,并调整呼吸,进行静养。只有练养交替进行,使养中有练,练中有养,相辅相成,才能提高练功质量。

7.循序渐进

练功者要按照练功原则、功法要领进行锻炼,不能操之过急。急则不能松静。气功是一种自我内省体察、发挥能动作用的锻炼方法,不可能一朝一夕奏效。只有按一定程序进行练习,才能功到自然成。